终于见到陛下犹豫起来,李新年内心狂喜,再度站了出来,提出了异议。
“陛下,阿兹国与我们大梁达成了盟友关系,但那也只是表面。”
“若是真的在互帮互助之下,助长他们国力强盛起来,很难保证不是养虎为患,就怕他们过河拆桥、反咬一口。”
林凤儿听了之后,便更加沉默了。
因为他的道理确实有几分对。
苏阳心中咯噔一声,清朗的嗓音当即传遍整个大殿。
“陛下,先不论别的利弊……”
“先前我们就因大战,对越国来了一次并不厌诈。”
“一次便足以,再对阿兹国来一次,只怕是我们的信用,于各国之间当真要荡然无存了!”
“且臣先前就已然提过,与阿兹国达成盟友关系,与他们进行盟友之间的交易来往,并不会威胁到我们大梁与国土。”
李新年恶狠狠的目光就如同刀子,不停往他身上乱划——就非要与他唱反调吗?
“陛下,养虎为患不可取啊!”李新年神情激动,“还请陛下三思!”
苏阳当即也躬身行礼:“陛下,要有长远之见!大梁国力强盛,不需要惧怕这些!”
他们两人之间的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,仿佛下一刻就会打起来。
林凤儿皱眉许久,如同凤凰翅膀一般的长睫毛垂下浓重的阴影,将她眼中的神情全部遮挡。
“朕认为苏爱卿所言更有道理,就按苏爱卿所说的来,李爱卿你不必多言了。”
万万没有想到,陛下还是选择采纳苏阳的计策。
李新年愤愤不平,张张嘴。却有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,只能愤然地甩了衣袖,回到了队列之中。
苏阳一个眼神都没有分给他,心中想着的都是自己的任务。
他这个新任务内容完成的方向,主要就是在兴盛粮食种植,以及垄断粮食贸易。
按照他先前所说的那些,加上比陛下点头同意的,应当可以顺利实行下去。
要不了多久,他的任务就能完成。
他整个人都轻松不少,嘴角又带上了一抹淡淡的笑,仿佛又变成了那个饱读诗书、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。
林凤儿叫来女官,写下一份圣旨。
“朕要昭告天下,那些被分到大梁的越国城池,从此改名为岳地。”
“下则为河岳,上则为日星!”
“岳地百姓从此皆为我大梁人!是我大梁之庇护!壮哉我大梁之盛世!”
百官大臣纷纷跪下,高声呼喊:“壮哉我大梁盛世!壮哉我大梁盛世!”
余音绕梁,这声势浩荡久久未能消除,随着清风又卷出殿外,落入到了万里山河之中。
随后,百官大臣退去,苏阳你要回去沐浴更衣,准备去参加庆功宴。
苏阳在这里参加的庆功宴并不多。
但是好在,他身边还有两个跟着的宫女,可以帮他打点一切,尤其帮他换上一身得体、适合参加庆功宴的华服。
春雪和夏棠小脸浮上淡淡的粉,眼中仿佛有水光一般微微闪烁。
她们盯着已经换好衣服的苏阳看了一会儿,便忍不住挪开了视线。
春雪情不自禁嘟囔了一句:“苏大人这皮囊都要赶得上那些狐狸书生了,比话本子里还要好看。”
夏棠轻轻碰了碰有些发烫的脸,眼底也闪过一丝羞涩:“苏大人有勇有谋,得到陛下赏识重用,还有这般俊朗模样,指不定有多少女儿家为苏大人倾心。”
听到她们这样毫不吝啬的夸赞,苏阳有些哭笑不得。
“但也没有那么夸张,谬赞了,不过还是要谢谢你们二位。”
将领口略微整理一番,苏阳突然想起什么,好奇问了一句:“陛下还没有召见你们回宫吗?”
之前听女帝陛下的意思,似乎只是要让她们二人在行军打仗之时,跟在他身边罢了。
可如今早就已经凯旋,他们却还如同贴身丫鬟一般时刻跟在他身边。
春雪和夏棠两人脸上也露出一丝迷茫,齐刷刷摇了摇头。
“没有陛下的召见,奴婢们也不敢贸然回去。”春雪语气里带上一丝委屈,还有一丝小心翼翼,“可是奴婢们做的有哪里不好了?惹了苏大人不欢喜?”
苏阳哭笑不得,摆了摆手说道:“没有这个意思,你们不必多想,走吧,现在一起去宫里。”
既然她们两位宫女暂且是他的贴身丫鬟,那此次带去庆功宴,应当也是可以的。
“是!”
春雪和夏棠欣喜地跟在他后面,离开了宅院。
庆功宴就设在皇宫的庄明园。
此刻已经黄昏垂暮,星星点点而又明亮的星辰渐渐浮现出来,点缀在夕阳红云之上。
还有那一轮圆月,将银白的月色泼洒到大地之上,落在这庄明园内。
宴席早已经摆好,处处用鲜花点缀,还有乐师奏乐,隔着老远便能听到清扬的乐声传出。
再走近处一看,也有舞者翩翩起舞、莺歌燕舞的,给这庆功宴添了几分彩头和欢愉。
能够来参加庆功宴的大多都是百官大臣和各地县城的官员,还有立了战功的将士,以及他们的女眷。
其中也有不少是女官,带着他们家中的夫婿而来。
苏阳每次看到这些就不禁感慨,不愧是女帝陛下带领的大梁,至少在国风方面还是相当开朗的。
这会儿,庆功宴还没有正式开始,苏阳随处看了看,便先随意找了一处地方坐下,吃起了放在一旁的点心。
“这位便是苏大人吧!”
这时,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男人缓缓走来,脸上带着几分谄媚。
朝堂之上的所有百官大臣,苏阳不说全部都认识,但是至少都记住了他们的脸,知道他们姓甚名谁。
但是眼前这位官员,他似乎从来都没有见过。
从他衣服上的花纹来看,似乎是其他县城的官员,得此机会能来参与这次庆功宴,与普天同庆。
苏阳微微点了点头:“不知阁下如何称呼?”
中年男人乐呵呵地举起一杯酒来:“下官姓张名元,是农学部的官员,得此殊荣能与农学部同来庆功宴。”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