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等计策,百官好细细琢磨一番,思来想去才发现这确实是个好计策。
但一身反骨,总想着反驳一下苏阳,好搓搓他现在的锐气。
众百官不由得又拿李新年和苏阳作比较,身为状元的李新年却没有想出来什么好计策,身为探花的苏阳却能提出来,要是这个计策成功又会被陛下记功,苏阳就会晋升,百官们不得不提防。
林凤儿也被苏阳的毒计所震惊,苏阳的确是个人才,以后可要好生培养。
而后她又隐隐的担心起来,“那这边关战事要如何解决?”
苏阳只说了两计,这第三计又是什么?
越国放话,十万大军候在边关一带,但凡攻进来,受苦的必先是百姓。
她还没有纳福于百姓,已经很内疚,就又要让他们承受越国的攻击。
林凤儿心里绞痛。
万万不可,她就算下去也无法向父皇交代。
苏阳还没有开口,百官就得意的看向苏阳,他还能有什么招数,对抗越国十万大军,笑话。
宋民达微微抬眉,嘲讽。
“你直接逼急了越国,现在到好,边关情势越发焦灼,如此情形都是你造成的,你可有什么弥补的法子?区区探花,这边关一事岂是你能琢磨透的。”
“边关大军压境,战争一触即发。”
“武将都不一定有法子确保万无一失,更何况你一个今年刚上来的探花,你却口出狂言说自己的三个计策可以应对万法,简直不知所谓。”
现在正是弹劾苏阳的好时机,要不是他逼急使臣,也不会让大梁落得如此紧迫之地。
宋民达像是发现什么好时机似的,连忙上前说道。
“边关紧急,如果不能解决必将会丢失领地,还有可能让其他国家乘虚而入。”
“领地不能丢,若是丢了,那整个大梁就完了,大梁将会成为别人的肉饼,被瓜分干净。”
林凤儿皱眉更深,她心系百姓,就是不想让百姓受到伤害。
就在众百官弹劾苏阳之际,一道声音打破这番议论,“你们急什么,我这不是还有第三计吗?”
纵使他们不相信这第三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苏阳也要高傲的说出来。
苏阳上前躬身,并向陛下献出第三计。
“这第三计则是祸水东引,邻国晋国是越国死仇,一直想占领越国边关最富饶的上水城,到时候可使用草船借箭之术,派人穿上越国的甲衣武器,冒充越国趁夜偷袭晋国,晋国必定会借机开战。”
“双方开战,自然就会削弱越国军力,也就没有精力再来应对我们大梁了。”
绝计啊!
晋、越两国几百年都是死敌,前期一直死磕,最近几十年彼此都虎视眈眈,小摩擦不断,但都没人真正挑开事端,生怕道义上落了下风。
毕竟,都是要脸的啊!
可现在,既然你们不打,我替你们想个办法干起来啊!
百官都用“阴险小人”得眼神看着苏阳,后脖颈凉风飕飕的,小小起居郎,老银币一个,不懂现在认怂能不能饶他们不死!?
“朕对这个计策十分满意,就按苏探花的计策来。”林凤儿的目光都变的温和了些。
李新年这才从上个计策中缓过来,陛下这是已经认可了这个计策。
他到没有听过草船借箭一事,这个世界没有这个典故,那又是什么?
“苏探花可否再解释一下草船借箭呢?我们诸位大臣还需要辨别一下,执行起来是否有不可抗的风险。”
苏阳的目光落在百官群中的李新年身上,并解释道:“这个简单,就是在光色不好的情况之下,让越国大军以为是晋国之兵,这箭自然就会射过来。”
“到时船只上、草人上都是箭,这些可都是好东西,用来充盈军库,一举两得,总之就是这个样子。”
李新年不敢笑出声音,但面色有些嘲笑之意,“小孩子计策,说来容易,什么草船借箭无疑就是去送人头,越国有那么傻吗?怎么会相信你的计策。”
“哦?状元大人不认同苏某得计策,难道还有别的更好的法子?”苏阳挑眉问道。
“苏阳……”
他要有好的对策早就献计了。
李新年小声念道,却是带着愤意,他没敢抬头目视陛下,因为他没有什么好的办法。
一些百官更是叹李新年无用,但凡有点用处,也不会被碾压的这么惨。
“这可是个表现的好机会,结果李状元却答不出个一二来,真是可惜。”
“还是状元呢,啧啧。”
看着有些局促的李新年,林凤儿也念百官无用,“朕宣布执行苏探花的计策,相关部书极力协助,不得有一刻耽搁,就由苏探花全程指挥督导。”
“臣一定做好此事。”苏阳表忠心。
“无其它事便退朝吧。”
“退朝。”
太监高喊,众百官下跪恭送。
这苏阳回回献计,到时候立下大功,还有他们什么事。
李新年的脸色阴沉的可怕,同时一批出来的人,他却处处不及苏阳。
看着几位大人对他有些不再追捧的神色,他想刀苏阳的眼神是藏也藏不住。
李新年心里十分焦急,不能再这么下去,他好歹也是个状元,虽然是买来的,但也要撑起来才行。
林凤儿下朝到御书房,吕书婉端来一壶上等的沁人香茶,并给陛下呈上。
“陛下先歇歇吧,也累了,这一晌午都在操劳。”
“朕不怕操劳,就怕苦了百姓,那个苏探花可真有才能,能想出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这句话,当真是打动了我,而后又精准的说出三条计策,各个都得我的心意,我大梁总算有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了。”
林凤儿接过精致的小杯子喝了一口,脸上带着些许喜悦。
吕书婉也很吃惊,这个出身如此平常的小户人家竟然能出一个这般人才,“陛下慧眼识才,这个苏探花的确有培养的可能性,往后有发展的空间。”
“那是极好的,大梁太缺人才了。”
林凤儿放下碧青色精致茶杯,望向窗外,看着外头的景色,想着此事紧迫,她的心里无法放松下来。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