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夜,奉天殿门口!
朱元璋人逢喜事精神爽,龙行虎步,刚到门口,还没站定,就看到眼前一名唇红齿白,穿着华贵服饰,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,正抱着一个瓷罐站在门口。
朱元璋见此,眉头一皱,问道:“允炆,大晚上的,你怎么在奉天殿门口站着,还抱着个罐子,成何体统?”
朱允炆是已故太子朱标和吕氏的儿子,朱元璋的嫡孙。
整个大明都知道,当今陛下只有两种孙子。
一种是嫡孙,也就是朱标这一脉。
另一种,则是其他孙子。
朱允炆就是嫡孙,还是大明的皇长孙。
当然,如果毛骧带着锦衣卫查明苏寒真的是已故的皇长孙朱雄英,那大明的皇长孙,可就跟朱允炆没有半点关系了。
朱允炆听到自己皇爷爷的话,紧张兮兮的迎上前,恭敬的说道:“孙儿听宫里的太监说,皇爷爷您今天出宫视察赈灾,孙儿料想您一定辛苦了,所以特意给您煮了粥,在这等您回来……”
朱元璋心头稍暖,却故作不悦的说道:“允炆你有心了,但也没必要在门口候着,大晚上的,万一冻坏了身体,你母亲又要来找朕哭诉了。”
“回皇爷爷的话,允炆没有想那么多,允炆只想着,您一回来就能看到允炆,那您心里肯定会高兴,您高兴,允炆就高兴。”
朱允炆低下头,说这番话的时候,想到母亲吕氏一再叮嘱他,务必要多在皇爷爷面前体现出非常孝顺的性格,不由更加紧张。
他很清楚,父亲朱标已经去世,皇爷爷因为一直坚持嫡长子继承制,大抵会走立嫡不立长的套路。
因而很可能会让自己做皇太孙!
至于朱允熥,虽然是嫡次子,但年纪太小,胆气还小的能笑死人,皇爷爷肯定不会选择他。
唯一一个能从自己手里夺走这个位置的人,也就是朱允熥的哥哥,朱雄英。
可惜的是,那人早死了。
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朱允炆,哪里不知道他什么想法?
如果是以前,朱元璋会拍手称快。
心想着朱允炆总算是对皇位有想法了。
可现在……
就让他想去吧。
此刻,也许是苏寒带来的影响,朱元璋只想体会一下天伦之乐,少点勾心斗角。
于是,朱元璋便拍了拍朱允炆的脑袋,从他怀里接过瓷罐。说道:“好孩子,跟爷爷进去,爷爷好尝尝你的手艺。”
“孙儿的手艺很差,!皇爷爷可别嫌弃孙儿。”
“哈哈,不嫌弃!”
朱元璋带着朱允炆进了奉天殿。
眼下正值冬天,晚上的时候,即使是奉天殿内,也是有些寒冷。
朱元璋让几名太监添了些炭火,便拉着朱允炆坐到了几案前。
几案上摆放的全是奏折。
朱允炆虽然是皇孙,而且基本上满朝文武都知道,他将会是未来的皇太孙。
然而,朱允炆却从来没有接触过奏折。
批奏折,代表的是权利。
看奏折,代表的是机会。
朱允炆盯着那些奏折,只感觉呼吸都急促了许多。
由不得他不激动。
因为就在昨天,朱元璋就提过一嘴,过段时间,会让他跟着在奉天殿看一看奏折,说不准也会让他批奏。
这不,今天这就成真了!
朱元璋淡淡一笑,只顾着喝粥。
但喝着喝着,朱元璋心里就默默叹了口气。
不是这粥不好喝。
而是太好喝了!
光这米,便是上等的精米,里面还奢侈的配了干贝,人参,鱼翅,燕窝等上好的补品。
光这一碗粥,放在外面起码也值个几十两银子。
足够普通百姓无忧无虑的生活两三年了。
而朱元璋,向来简朴。
他怀揣着失望的心情,把这粥一口气喝完,擦擦嘴后,再次看向朱允炆的时候,目光不由得冷淡了些许。
孝顺是好事,但孝顺过头了,可就太蠢了。
“你很孝顺,做的粥很好喝,爷爷很喜欢,行了,你下去吧,你先回去,咱还得批阅奏折。”
朱元璋说着,接着就拿出一封奏折。
“是,皇爷爷。”
朱允炆并不知道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印象已经变差了。
他只听到了,朱元璋很喜欢自己做的粥。
一时间。
朱允炆心中狂喜。
甚至离开奉天殿,一路回到太子宫里的时候,神色都有些恍惚。
东宫,是懿文太子朱标的行宫。
自从太子去世以后,吕氏便带着朱允炆搬进了东宫。
朱允炆一回到东宫,便被生母太子妃吕氏给叫进了偏殿。
吕氏长得一副端庄的姿态,即便已经三十多岁,可依旧风韵犹存。
“参见母后。”
朱允炆行了个礼。
吕氏淡漠的点头,问道:“陛下那边有苗头了吗?”
眼下太子去世,但是大明下一任的继承人却还没有敲定。
虽然说,文武百官都认为,朱允炆将会被立为皇太孙,成为大明的继承人,但朱元璋不开口,这事就怎么都敲定不下来。
朱允炆想了想,说道:“回母后的话,刚刚儿臣见了皇爷爷,皇爷爷夸儿臣的粥很好喝,还让儿臣在几案旁待了一会儿。”
吕氏着急的问:“那陛下有没有让你看奏折?”
朱允炆摇头:“没有,但看皇爷爷的意思,应该就在这两天了。”
吕氏皱眉:“不应该啊,陛下前两天就说会带你批阅奏折,怎么到了今天,居然又变卦了,你确定今天一切都按照我吩咐你的事照办的?”
朱允炆眨了眨眼说:“儿臣确定,那粥让太监们煮好以后,儿臣就带着在奉天殿门口站到了皇爷爷回宫,应该没有纰漏。”
吕氏松了口气,说道:“陛下现在年纪大了,更加珍惜亲情,却又向来行居朴素,你煮一份白粥,就能让陛下对你另眼相看,明日依旧吧。”
朱允炆点点头,便退了下去。
然而,无论是朱允炆还是吕氏,都没有想到,那份白粥交给太监们煮,太监们居然擅自做主,往里面掺杂的有人参等奢侈补品。
偏偏朱允炆这所谓的大明皇长孙,又被酸儒洗脑,信奉君子远庖厨那一套,压根就没有亲自查看过。
否则的话,这对母子绝对不敢妄下结论。
朱允炆下去以后,径直去了侧殿的偏房,这地方是给太监住的,但实际上,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朱允熥就住在这地方。
来到门口。
朱允炆随手一挥,让太监把门打开。
房间内,一名身材瘦弱,看着营养不良,穿着打了补丁衣服的少年,赶忙从椅子上走下来,心惊胆战的看着朱允炆。
朱允炆心中不屑,嘴上却说道:“朱允熥,今天皇爷爷又夸我了,再过几天,就会让我看奏折,你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吧?”
那少年朱允熥脸色一白,颤颤巍巍的说道:“那个位置不应该是你的。”
朱允炆淡淡的说道:“看来你还是在想着你那个大哥朱雄英,可惜了,他早就死了,而这个位置,只能是我的。”
“你要是现在当着我的面,痛骂朱雄英,等我被立为皇太孙以后,你就藩封王的事,我还可以替你说几句好话,给你找个好地方,让你乖乖当王爷,但你要是还这么嘴硬,说不定你就得去塞外那种穷苦地方待一辈子了……”
“朱允熥,你可要想清楚了,还有两年你就要就藩了,以你的身子骨,要是去了那种穷苦的地方能活几年?”
说完,朱允炆转身就走。
他其实根本就没想过帮朱允熥,恨不得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死了才好。
之所以过来嘲讽几句,不过是因为朱元璋的态度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放肆一下而已。
至于朱雄英?
活着的时候,朱允炆不敢有任何异心,甚至都不敢比较,更不敢欺负朱允熥。
可惜的是,那人死了。
对现在的朱允熥而言,人走茶凉莫过如此。
这个十三岁的少年,双眼通红,跌坐在黑暗中。
他恨自己的懦弱和无能。
更恨这宫里的所有人。
“大哥,要是你没死的话多好……”
“这宫里的人都欺负我,要是你还在……”
说到这,朱允熥泪流满面:“大哥,我想你了。”
>